Thinking Like an Object-Oriented Programmer
像面向对象程序员一样思考
OOP is a mindset and a process. This course leads you towards understanding its power.
OOP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个过程。本课程将引导您了解其力量。
教程演示🔗
课程详细学习内容介绍
第1课 – 介绍
本课程开篇将概述软件开发的基础概念,特别是面向对象编程(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OOP)的核心原则。学生将了解课程目标、学习路径以及OOP如何在现代软件开发中扮演关键角色。
第2课 – 建立关键的隐喻
通过引入软件设计中的重要隐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本课将展示如何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来比喻复杂的编程概念,使得理论知识更加直观易懂。
第3课 – 应用程序生命周期和面向对象
深入探讨软件开发的生命周期,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阶段。同时,详细介绍面向对象编程的基本要素:类、对象、继承、封装和多态。
第4课 – 大前期设计: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
讲解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OOAD)的重要性,包括如何进行需求捕获、创建用例、类图绘制以及如何应用UML进行系统设计。
第5课 – 敏捷方法论
介绍敏捷开发的核心理念、Scrum和Kanban等流行框架,以及它们如何促进快速迭代、提高团队协作和响应变化的能力。
第6课 – 过程会影响设计
探讨软件开发过程中选择不同方法论(如瀑布模型与敏捷开发)对最终设计的影响,强调灵活性和适应性在项目成功中的作用。
第7课 – 将真实世界抽象为领域模型
教授如何识别并抽象出业务领域的关键实体、属性和行为,构建领域模型,以准确反映现实世界的复杂性。
第8课 – 建立角色并将职责委派给对象
深入讨论面向对象设计的原则,特别是单一职责原则,学习如何合理分配对象的角色和职责,以增强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第9-10课 – 合同、接口和协作及对象角色定型
讲解接口设计、契约编程以及如何通过明确对象之间的交互和角色定型来提升系统的模块化和解耦。
第11课 – 合作:使用条件和事后保证
分析对象间合作的规则,包括前置条件、后置条件和不变量,确保软件组件间的正确交互。
第12课 – 域与应用程序特定对象
区分域对象和应用服务,理解它们在软件架构中的不同作用和设计考量。
第13-14课 – 组件作为对象的邻域及使用对象的架构责任层
介绍组件化设计思想,如何组织对象到组件中,以及分层架构如何帮助管理系统的复杂性。
第15课 – 以原则和模式为指导设计对象和交互
探索设计模式如工厂模式、观察者模式等,并学习如何根据SOLID原则和GRASP原则进行高效的设计决策。
第16-19课 – 封装、继承、接口继承与多态性的深入理解
每节课深入探讨OOP四大特性之一,分析其背后的原理、优势及潜在陷阱,提供实际应用案例。
第20-23课 – 理解关系:耦合、依赖、控制反转、依赖注入、聚合与组合
详述软件组件间的关系类型,以及如何通过设计模式和原则(如IoC容器)降低耦合度,提高系统的灵活性。
第24课 – 使用Visual Studio Team Services了解敏捷分析和设计过程
实践课,展示如何利用Visual Studio Team Services或Azure DevOps等工具进行敏捷项目管理、版本控制和持续集成。
第25课 – 从这里去哪里
总结课程内容,提供进一步学习资源和职业发展建议,鼓励学生继续深化OOP技能,并探索软件开发的其他领域,如微服务、云计算等。
整个课程体系旨在为学生构建一个坚实的基础,不仅覆盖了OOP的基础知识,还深入探讨了现代软件开发的最佳实践,使学生能够应对实际工作中的挑战。